首页

在线白丝交足免费播放

时间:2025-05-25 04:52:18 作者:第60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巡展在京展出 浏览量:62461

  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(记者 吕少威)2024北京绿色生活季总结大会27日在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报告厅举办。会上发布了北京市第一批“低碳消费品推广目录”,旨在丰富北京市低碳消费品供给,促进形成绿色低碳消费新风尚。

  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消费,落实《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》中“引导购买节能低碳产品”要求,今年8月,在“2024年全国生态日北京宣传活动”上,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、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、北京食品学会、中标合信(北京)认证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,共同启动《北京市低碳消费品推广目录(第一批)》征集活动,第一批征集对象为在京销售的牛奶、饮料、酒类、水等饮品,经过征集和评选后,共有伊利畅轻黑标蛋白时光原味发酵乳(135g)等11款产品入选“第一批目录”并获得授牌。

  据悉,这是北京市首次发布生活消费品类的低碳消费品目录,对于促进形成绿色低碳消费新风尚具有积极作用。为保证活动的科学性和公益性,主办单位组织多轮次专家座谈和企业调研,涉及国家级行业协会、央国企和民营企业等20余家单位,经充分论证后,明确了评选标准和申报材料要求。本次活动本着鼓励企业低碳生产、展示产品低碳属性、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,免费向全社会公开征集。

  饮品是市民日常生活大宗消费品,种类多、消费量大,饮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,如何评价饮品的碳排放量,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相关标准。据了解,我国低碳产品目录范围多为电机、水泥、玻璃等工业品,对于饮料、食品等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品覆盖较少。

  本次发布的《北京市低碳消费品推广目录(第一批)》是对低碳饮品评价的一次探索和尝试,评价重点关注产品本身的绿色属性、碳排放强度、碳足迹认证等指标,同时也综合评价饮品生产厂区在低碳管理、碳减排措施、可再生能源利用、供应链协同降碳、碳排放信息披露、零碳工厂建设、经验推广等方面的成效。

  例如,入选产品目录的北冰洋易拉罐桔汁汽水,作为一轻控股体系内的“老字号”国资企业,落实集团碳达峰行动方案,以管理提升、具体举措、文化建设三大行动为主线,以“3项绿色低碳管理提升行动、7项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举措、1项文化建设策略”即“3+7+1”11项重点任务为抓手,推动自身低碳工厂建设相关工作,主动开展产品碳足迹核查认证工作。再如,伊利畅轻黑标蛋白时光原味发酵乳(135g),生产厂区按照集团“碳达峰碳中和”行动规划制定工厂的碳中和行动路线图和碳中和推进方案,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天津市绿色供应链荣誉,主动开展产品碳足迹测算并获得认证证书,将供应商减碳举措纳入招标标准。

  据社会各界反馈,本次《北京市低碳消费品推广目录(第一批)》申报活动,很好地展示了企业低碳生产成效,畅通了低碳产品直达消费的桥梁,有效促进了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,是“促消费、谋转型”低碳公益平台,受到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欢迎。

  据主办方介绍,“北京市低碳消费品目录”既鼓励京内企业也欢迎京外企业积极参与,后续将逐步扩大产品征集范围,力争更贴近居民生活,更好满足企业低碳发展需求,共同丰富北京市低碳消费品供给。(完) 【编辑:邵婉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,加速网络强国建设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真刀真枪、大刀阔斧,看病贵的问题加速破解。如今,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,惠及亿万中国人民。

中国海警舰艇编队5月8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

漳州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闽南文化、客家文化、侨台文化、土楼文化、海丝文化等多元特色文化在这里交融。其间,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前往芗城、华安、南靖、平和等地参访,逛土楼品读土楼文化、进畲族村体验少数民族文化、徜语堂故里感受世界文学大师魅力。

河南民企忙生产:新质生产打通产品全球产销“任督二脉”

卢女士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王某,听说卢女士想买房后,王某便说自家正在卖一套房子。出于对王某身份的信任,卢女士先给王某转账23万余元,委托他帮忙买房。收钱后,王某以各种理由推脱,不仅没按期给钥匙,还断了联系。

香港大馆“时光踪迹:重溯传统”展览传承传统工艺

从治理的基础来看,2022年底,全国还有近1/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,今年上半年北京也感受到了沙尘一些重污染天气带来的影响。空气质量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气象影响,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还在持续累积,农村生态环境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,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仍未根本改变,噪声、油烟、恶臭等影响群众获得感的突出环境问题仍然大量存在。

“碳”路先行 | 陕西榆林发展林业碳汇 绿水青山“转化”金山银山

环境史学者特别重视跨学科尤其是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,因为他们认为人类历史不仅是人类社会内部演化的结果,更是人类与自然界其他要素互动的产物。这就大幅增加了研究的难度,比如环境史关注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等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,也意识到近代以来人类干扰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升。但是自然要素在多大程度上左右人类历史?它们又以何种方式具体影响历史进程?反之,就自然环境变化来说,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的影响是否真如“人类世”(Anthropocene)支持者所强调的那样,已超越大自然的内在变化,种种立论背后的科学依据究竟如何得出、是否可靠,历史学者知之甚少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